你知道吗?我有个朋友在拼多多上开店,那真的是满腔热血,每天忙得不亦乐乎,选品、上架、做推广,一心想着能在电商这片天地里闯出点名堂。可前段时间,他却遭遇了一件烦心事,店铺里一款原本销量还不错的商品,突然就推广受限了。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商品评分挺高的呀,描述也自认为没啥问题,怎么就被限制推广了呢?这就好比你精心培育的一颗果树,眼看到了收获的季节,却突然被人围起了栅栏,不让你采摘果实,这得多让人郁闷!其实,在拼多多的运营过程中,不少商家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,拼多多商品描述不符,评分高却依旧被推广受限,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,又该如何解决。

IMG_256

评分背后的“隐形门槛”

在拼多多的规则世界里,评分是一个关键指标。这里的评分包括链接商品评分以及店铺整体评分。你可别小瞧这评分,它就像是一把尺子,衡量着你的店铺和商品是否符合平台的要求。每个类目在平台规则中心都有对应的最低评分标准,要是你的链接商品评分或者店铺整体评分低于这个标准,就好比学生考试没达到及格线,那自然会受到诸多限制,推广受限就是其中之一。比如说,某家经营家居用品的店铺,整体评分一直维持在4.6左右,可该类目在拼多多平台的最低分要求是4.7,结果店铺里的商品推广就频频碰壁,流量也越来越少。所以,时刻关注平台规则中心的类目评分标准,努力提升自家店铺和商品的评分,是避免推广受限的基础。

品退率高的“蝴蝶效应”

品退率高也是导致推广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。那品退率高是怎么来的呢?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户因为质量问题申请退货。这里面还有个细节,很多商家为了节省成本,不开通退货包运费服务,这就使得一些对商品稍有不满的用户,因为退货需要自己承担运费,心里就不太乐意,从而选择直接给商品打差评或者申请退货,导致品退率上升。而且,商品的颜色、款式、外包装等方面哪怕只是有一点点差异,也可能让用户觉得商品描述不符,进而要求退货。就拿服装类目来说,有的商家展示的服装图片颜色鲜艳亮丽,可用户收到货后却发现颜色偏暗,和图片相差较大,这种情况下,用户大概率会选择退货,这就拉高了品退率。一旦品退率过高,平台就会认为你的商品可能存在描述不符等问题,进而限制商品的推广。

平台介入率引发的“信任危机”

在商品售卖过程中,要是商家没有给买家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,导致买家不会使用商品,买家就只能求助平台,这就造成了平台介入率升高。你想想,平台就像是一个大管家,它希望买家在购物过程中都顺顺利利的,要是老是有买家因为不会用商品来麻烦平台,平台对这个商家的印象自然就不好了。比如说,有个商家卖一款智能小家电,商品详情页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产品参数,对于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没有详细说明。结果很多买家收到货后一头雾水,不知道该怎么操作,只能向平台客服咨询。平台介入多了,就会对这款商品的推广进行限制。所以,商家在商品详情页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地提供商品信息,甚至可以配上商品说明书、商品详解视频或图片,让买家能够清楚地了解商品的使用方法,降低平台介入率。

 

平台抽检与图片关联的“暗礁”

拼多多对于商品质量把控很严格,会不定期进行平台抽检。尤其是食品类目、服饰类目、生鲜类目这些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类目,以及一些热门小商品,像挂钩、洗脸巾、垃圾袋等,更容易成为抽检的重点对象。要是在抽检过程中发现商家卖的是垃圾货、劣质货甚至假货,那商品推广肯定会受到限制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,就是图片关联问题。有些商家为了省事,直接抄袭其他店铺的图片,特别是在生鲜和服装类目,这种情况比较常见。要是这套图片被其他店铺的客户投诉了太多次,只要有店铺使用了,就很容易被关联受限。比如有个生鲜店铺,用了一套在网上随处可见的水果图片,结果因为这套图片被频繁投诉,店铺的商品推广也受到了牵连。所以,商家们最好还是自己拍摄商品图片,或者使用一些AI工具来制作独特的主图,避免因为图片问题导致推广受限。

当遇到推广受限的问题时,商家们首先要仔细排查上述提到的这些原因。要是确定是评分、品退率、平台介入率等商品本身的问题,那就按照前面说的,优化商品详情页,提供详细信息,提升商品质量,降低品退率。要是怀疑是图片关联问题,那就赶紧用豆包等AI工具重新制作主图,一般来说,7天到1个月左右限制可能就会解除。但要是超过1个月还没解除,那可能就需要重新起新的链接了。

 

 

拼多多的运营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,推广受限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关卡。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则和技巧,认真对待商品的每一个细节,就一定能够突破重重困难,让我们的店铺在拼多多这个大平台上绽放光彩。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,能对各位拼多多商家有所帮助。要是你在运营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,或者有什么独特的解决办法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,咱们一起交流交流,共同进步!